图片新闻
  • 热点文章
师大故事
  

天津师大缪何敏:看不清的黑板和看得见的远方


发布时间:2021-04-28

“不论起点在哪里,只要我们出生在这个世界,就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去发挥自己的价值。”

2021年3月,“天津市高等学校2019-2020学年度先进学生集体先进个人”评选结果公示,我校2017级政治学专业博雅班的缪何敏荣获“大学生自强自立年度人物”暨海河自强特等奖学金。和其他获奖者不同的是,缪何敏患有重度的先天性弱视,双眼视力均不足0.1,并伴有眼球震颤、畏光、色觉丧失等并发症,平时上课时,他需要举起望远镜或手机才能看清黑板上的字。

“与别人不一样”这一点,他从上幼儿园开始就隐隐约约有所察觉——玩游戏的时候,小朋友们总是绕开他。曾经他也因为与别人不同而感到些许封闭和自卑,而如今在面对这份不同时,他展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坚定、强大和信念感:“可能我们每个人出生就拿到了一副牌,我的牌也许没那么好,各方面比不过其他人,但只要自己能够吃得了苦,有一颗坚忍的心,早晚是可以打一番胜仗的。”

不幸与幸运并存

上初中时正值青春期,缪何敏因为视力问题感到自卑,父亲便常常和他谈心。一次,父亲和他谈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奋斗历程:因为家里条件不好,18岁父亲就去工地打工,工作一整天下来,别的工友都已累得倒头就睡,只有父亲依旧坚持深夜挑灯学习,最后在考核时老板注意到父亲对工程的细节了如指掌,于是提拔他为工程队的队长。每当想起那夜的谈话,缪何敏都倍感振奋,在父亲的身上,他看到了坚持的力量,“是他教会我,即使自己的起点和基础都比不过其他人,但只要自己肯努力,终究能够获得不少成就。”

成长路上,不仅有父亲在前激励,老师和同学们也给予了他平等和尊重,他对此同样心怀感激,“我是一个很幸运的人,一路上遇到的老师、同学对我的关心和帮助都非常多。”

缪何敏大学四年所获部分荣誉证书

缪何敏的初中班主任对他特别严格。他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班主任批改同学们的家庭作业,其他同学错了六七道题,老师都不批评,但轮到他的时候,他只错了三道题,老师就把他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当他长大后再回想起这件事,才明白了老师的用心,“当时老师可能觉得我在学习方面是有潜力的,所以对我的要求也更严格。现在想起来,正是遇到了对我要求严格的老师,才让我变得更加坚韧。”老师并没有因为他的视力缺陷而放低对他的要求,这让他感受到了平等与尊重。

从小到大,缪何敏去过无数医院,中国的五大眼科医院就去了三家。虽然治疗效果不是很好,但他的家人始终没有放弃,带着他四处寻医问药。因为涉及到视神经发育问题,他的病很难通过手术治疗好,医生认为最好的结果就是维持现状,不让病情再恶化下去。

高中三年是缪何敏视力恶化较快的一个时期。高二文理分科,如果学习理科,意味着他要接触很多的实验,考虑到自己的视力情况,学习文科对他来说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尽管选择文科,数学依旧是他需要面对的难题。高二学习的立体几何是一门费眼睛的功课。立体图形需要看到才能想象出来,但课上他看不清黑板上老师的板书,只能靠听讲解,效果不佳。两次立体几何考试,他的成绩都不理想,但他仍然没有放弃。同学们课间休息或午睡的时候,缪何敏就一个人坐在教室,拿着放大镜凑近课本一点点认真地琢磨,仔细观察图形的结构,还借走同桌的卷子,研究怎么去写最后的论证表述,碰到问题就等第二天去请教老师。到最后,他的高考数学卷上所有关于立体几何的题目都是满分。

在平时的学习中,视力问题给缪何敏带来了不少困难,但他还是通过自己的毅力和努力在高考中取得了自己满意的成绩。于他而言,来到师大是最幸运的结果。

永远“结硬寨,打呆仗”

2017年9月,原本对经济学和法学深感兴趣的缪何敏被调剂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死心的他决定报考政治与行政学院博雅班试试,这一试,便试出了他与政治学的缘分。

进入博雅班后,随着学习的深入,缪何敏对政治学愈加了解与热爱,连续四年学习成绩在班级位列第一。渐渐地,他对科研的兴趣也越发浓厚。2019年的夏天,他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主题是“社区精细化治理”。

在调研过程中,他发现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通过何种精细化的建设和管理,才能使得社区对于残疾人来说更加的亲切温馨”这个问题亟待解决,为残疾人士发声的想法就此在缪何敏心底萌发。

项目组的其他五名成员是缪何敏在学校“模拟联合国协会”中遇到的五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都对项目很感兴趣,团队的组建很顺利,接下来就是在繁杂的文献中寻找资料。前期搜集整理工作对于缪何敏来说是有些困难的,“我在文献阅读方面比其他人慢一点。”古文书籍是竖版编排,他需要一列接一列地阅读,再把书籍上的文字转写到电脑屏幕上,一段时间下来眼睛就会很酸,所以他需要看一会就休息一会。他也常会对如何将课题深入下去产生困惑,“有时对着电脑坐了很久,还是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每当陷入这样的困境,缪何敏就会选择到外面去走走转转,清爽的风或许能为他带来更加开阔的思路。

图片

缪何敏和伙伴正在发放调研问卷

不仅是前期的搜集整理工作,实地调研也碰到了难题。原本计划是要到几个指定的小区发放200份问卷,但是愿意停下来配合的人很少,即使停下来填写问卷也需要花上10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这降低了团队的工作效率。在发现弊端后,他和团队及时转变调研方法,发动班里同学,将问卷带给其家长或亲戚填写,通过这种方式来深入了解社区治理相关问题,进而继续推进这一项目。

曾国藩曾说:“结硬寨,打呆仗。”意思是在自己坚定要做的事情上“扎硬寨”,绝不动摇,凡事都切切实实地去做。这是缪何敏很喜欢的一句话,也是他始终坚守的信念。在大创项目中,从选题到立项,再到调查研究,最后结项,他一直践行着这句话。从2019年暑假到2020年寒假这大半年的时间里,缪何敏和他的团队一直没有停歇。最终,时光不辜负努力的人,缪何敏以第一作者身份将此学术论文(全英文)公开发表于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ies(JSSH),这是对他和他的团队半年以来的辛苦付出最好的回馈。

缪何敏和“千人百村”口述史调研项目的受访者合影

除了大创项目,缪何敏在大学期间参与的“千人百村”口述史调查也是促使他最终走上科研道路的重要一步。

2019年的寒假,一个偶然的机会,缪何敏了解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千人百村”口述史调研活动正在全国招募志愿者。他将个人简历投递出去并顺利过关,随后便在家乡周边的洙汤村等村落展开调研活动。

面对多为八十岁以上的老年受访者,若是语言不通,对调研是很不利的。缪何敏本是江苏人,当时的他十分庆幸自己会说并能听懂方言,“我是采访全程都用方言与老人对话,避免了语言上的沟通不畅,还可以增加亲和感。”虽然访谈因此能够顺利进行,但后期录音稿的整理工作仍然艰巨。然而习惯于“结硬寨,打呆仗”的他面对这个难题并没有退缩,十万余字的采访稿他逐字逐句地整理,然后凝结成六万余字的报告。历时两个月,这个项目最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走访完这些村庄后,缪何敏对中国农村的变革有了更加透彻的理解,这些实践经验也为他后续进行相关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我也想去温暖其他人”

2020年12月,“自强之星”评选开始。每个学院推选出一到两名同学,共有30多名同学进入学校的筛选,从中选出15名同学进行答辩。最终,缪何敏以学校第一的成绩被推选到天津市参加年度人物评选。2021年3月中旬,评选结果出炉,缪何敏获评2020年天津市“大学生自强自立年度人物”暨海河自强特等奖学金。得知这个结果时,缪何敏很是意外,但同时,他也希望能够借此机会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经历,从而受到启发和鼓舞。

为了充实自己,缪何敏曾两次参加“北京大学国际暑期学校课程”夏令营,并在结课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参加北大夏令营时期的缪何敏

在北大学习的两个多月里,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受邀来北大讲授“平等理论”的中国人民大学李石教授。李教授讲课逻辑缜密,而且是国内研究社会公正、福利平等方向的著名学者,不论是大创项目还是“千人百村”调研活动,缪何敏都密切关注着中国本土社会议题和社会弱势群体,这与李教授的研究领域不谋而合。

结合缪何敏在学期间的优异表现,他最终取得了硕士研究生的推免资格,并获得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七所“双一流”高校的拟录取资格。由于研究方向更加契合,他选择了李石教授作为导师,他本科毕业后将去往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在谈及未来时,缪何敏希望自己可以继续读博,毕业后依旧留在高校工作。熟悉的环境可以减少视力缺陷对他的困扰,同时也能让他继续从事自己喜欢的学术研究,为国家政治文明的建设作出贡献。

“我觉得我们既然出生在这个世界上,至少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去发挥自己的价值。”缪何敏说。正是因为被很多人温暖过,他才决定致力于科研,希望未来运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帮助更多困境中的人。


关闭

快速链接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邮政编码:300387      
津ICP备09008453号-1|津教备0385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560号|事业单位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