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 热点文章
师大故事
  

背后的故事丨揭秘天津师大学子如何揽获“互联网+”大赛金银铜奖


发布时间:2021-04-28

“我们成功了!”

11 月19 日晚,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一片灯火辉煌,伴随着主题曲《飞翔的勇仔》,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颁奖典礼落下帷幕。我校经济学院“金色燕麦,铸就精准扶贫产业链”项目获得“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这是我校首次在该项大赛中斩获全国总决赛金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与此同时,生命科学学院“绿水——养殖尾水污染绿色治理、助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以及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惠医慧影-基于X光片肺炎监测的医疗辅助系统”项目分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银奖和高教主赛道铜奖。

金、银、铜三项大奖的揽获,是天津师大学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潜心研究、锤炼自我的结果,也是学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打造专业化双创导师队伍、助力学生创新创业的累累硕果,凝聚着学校师生的智慧与汗水!

备战:持之以恒,锋锐不挫

6月校赛启动、7月市赛开始、8月市赛复赛、9月争霸赛……在参加11月的全国总决赛前,三个项目的团队可谓过五关斩六将,经历了多场比赛终于拿到晋级国赛的“入场券”。

“金色燕麦”项目团队由我校经济学院徐锟、胡志豪等同学组成,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系主任胡东宁老师担任第一指导教师。“我们的项目是一款主打‘只有燕麦和水’的健康饮品,在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之一的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设立工厂,以此带动当地农民脱贫奔康。”徐锟介绍,2020年2月29日尚义县脱贫摘帽,正式退出贫困县的序列。

作为项目负责人,徐锟告诉小薇,在校期间随学校实践团初遇尚义,了解并接触到尚义县的贫困情况和燕麦的产品优势,随即产生了创业的想法,并确定了带领一支由大学生组成的团队推进落实产品生产研发的工作思路。随后,徐锟在胡东宁老师的支持下,在学院同学中进行了项目成员的定向选拔,最后组成现有的团队阵容。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这群年轻人逐渐发现,农民们接受的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集市买卖,种什么就卖什么的交易,对于团队提出的利用网络进行产品销售的新模式接受起来并不容易。为此团队不断在尚义与天津之间往返奔波,进行实地考察,付出诸多努力。

2019年,团队启动了新媒体全矩阵电商计划,联合当地的电商基地,为农民做公益课,并尝试让一些农民亲自上手做直播、拍视频,切身感受现代手段的力量。渐渐地,农民开始接受了团队的营销方式,慢慢做起了“村播”,计划得以顺利开展。今年更是邀请到了李佳琦为团队直播带货,成效斐然。

如今,项目已积攒扶贫基金60多万,实现农民增收,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就业。通过在尚义县的实践摸索,团队的精准扶贫模式也不断完善,趋于成熟,已经可以进行复制推广。目前,已经与将近十个地区达成了合作意向。

就在“金色燕麦”团队与尚义县的村民携手共进时,生命科学学院“绿水”项目和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惠医慧影”项目的同学们,也在为他们各自的项目努力着。

生命科学学院“绿水”项目以该院学生王妍、王娅娅为主要成员,两人对于水域污染问题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并得到了孙金生院长和杨琳老师的指导,在实验室中开始了项目的具体工作。

“养殖业的尾水排放问题,一直阻碍着产业发展,我们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高蛋白浮萍处理养殖尾水,高效吸附氮磷的同时生产饲料,促进水体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农民打捞浮萍,增加了就业岗位,提高了收入。”王妍介绍说,团队还首创研发了抗菌肽生物反应器浮萍,替代抗生素,解决了养殖过程中鱼虾病害问题,助推了养殖产业的发展。项目已在天津市宝坻区大白庄镇、周良庄镇等地建立11个水体样本基地。

目前,“绿水”团队已经和天津现代晨辉科技集团达成合作,利用浮萍集成净化尾水140亩,年产高蛋白浮萍420吨;作为饲料原料,浮萍经济产值4500元/亩;通过人工湿地与植物浮床净化尾水及河道220亩;利用植物浮床生产空心菜,兼顾吸附水体氮磷与蔬菜生产,每亩蔬菜经济产值可达5000元。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欧阳雪城是“惠医慧影”项目的负责人,他介绍说,这个项目是针对目前医学影像肺炎检测方法主要靠人工诊断这一问题设计的一款智能医疗辅助系统。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采用大数据及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方法,提供辅助检测结果,有效提高医生诊断准确率。该系统能在几秒内得出辅助诊断结果,提高阅片效率。

由于项目团队成员所学专业都与计算机相关,对于医学方面的知识其实并不擅长。团队查阅大量医学文献,同时询问专家建议,不断进行系统完善。十余人的团队中有本科生、研究生还有已经毕业的博士,大家各司其职,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努力着。

经过几轮激烈比拼,10月21日下午4点,大赛组委会公布了本次能够参与现场赛团队的名单,位于“红旅”赛道的“金色燕麦”团队和“绿水”团队接到晋级通知。由于主赛道竞争激烈,“惠医慧影”项目抱憾止步于网评阶段,取得铜奖。对于这样的结果团队成员虽感到十分可惜,但也表示:“我们会总结参赛经验,不断对项目进行完善,争取明年取得更好的成绩。”晋级现场总决赛的团队将在11月奔赴广州,完成比赛的最后一搏。

离弦之箭,一触即发。

现场赛:箭已离弦,尽展锋芒

11月17日,“金色燕麦”和“绿水”两个项目团队奔赴广州,而在前方迎接他们的是更为激烈的比拼。

从17日团队抵达广州,两个团队的成员几乎每天只睡三个小时,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时刻保持着备战状态。“在这样高度紧张的情况下,随行的指导教师和学校带队老师为我们做了各项充足的保障工作,让我们能够心无旁骛地参加比赛。”参赛的同学们表示。

陪同徐锟和胡志豪同学前往广州的是团队另一位指导教师——美术与设计学院贾潍老师。在项目备战的过程中,贾老师肩负了技术指导、美工设计以及心理疏导等重担。“在比赛前夜,抽完签回到酒店距离第二天正式路演已不足十二小时,我们无比紧张兴奋,没有丝毫睡意。”胡志豪告诉小薇,“贾老师陪我们准备路演材料直到凌晨三点,六点半起床后继续备战。直到上场前徐锟还在一遍遍地模拟路演,生怕出一点点差错。”

真正踏入比赛现场的那一刻,两个人泰然自若,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精心准备的路演,过程中讲到创业初心时,徐锟一度哽咽,让在座的评委都频频点头。

经过漫长的等待,所有的项目都展示完毕,评委的打分也一一公布。“金色燕麦”团队在本组的22个项目中排名第四,成功夺得“红旅”赛道的金奖。“我们代表团队来广州,背负着所有人的期望。这个结果对得起自己的努力,也对得起我们身后所有同伴日日夜夜的付出。”徐锟和胡志豪如释重负。

与此同时,“绿水”项目的王妍、王娅娅在第一轮展示中以微弱劣势与金奖失之交臂,进入19号的复活赛。

在得知要参加复活赛的时候,“绿水”团队虽然很疲惫,但依旧没有放弃。每个团队在复活赛中只有五分钟展示时间,需要对之前的PPT和讲稿进行删减。而离当时官方给定的上传截止时间,仅有两小时。孙金生院长立即调整路演方案,挖掘核心亮点。“‘金色燕麦’团队的贾潍老师当时也过来帮我们修改PPT,当时真的感受到了天津师大的团结精神。”王妍回忆道。

“我们展示的很好,虽然最终得到了银奖,但孩子们都非常努力,已经达到了此行的目的。”杨琳老师夸奖道。

至此,广州之行圆满落幕。

展望:初心不改,着眼未来

第六届“互联网+”大赛虽已结束,但老师和同学们努力的步伐不会停止,这里既是终点也是起点。三个项目团队,收获的不仅仅是一枚奖牌,他们经过这次比赛的历练,也看到了未来前进的方向。

“惠医慧影”项目的指导教师姜丽芬教授提到,虽然此次的项目止步于铜奖,但比赛也让团队认识到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今,项目成果的准确率已能达到98%,比业界的最新成果还要高。

“绿水”项目的王妍和王娅娅认为虽然获得银奖,但一致表示将继续努力。与此同时,项目团队在实践中收获颇丰。“我们一直在得到反馈,对于水体治理的效果,大白庄镇和周良庄镇都给了我们感谢信!”团队将在孙院长的带领下,进一步实现“产学研”融合,为美丽乡村的建设贡献力量。

“金色燕麦”项目团队希望不仅可以助力尚义县脱贫摘帽,而且还要帮助村民坚定“不返贫”的自信。胡东宁老师表示,今后要把这种初见成效的“M+健康”模式继续推广,持续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此次比赛中我校师生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成绩,一定会激励着更多天津师大学子踏上属于他们自己的创新创业征程!

长缨在手,可缚苍龙。我们永远在路上!


关闭

快速链接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邮政编码:300387      
津ICP备09008453号-1|津教备0385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560号|事业单位标识